周作人散文代表作(周作人散文)
您好,今天张张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周作人散文代表作,周作人散文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讲艺术,每每牵联到道德上去,仿佛艺术的价值须得用道德,——而且是最偏隘的旧道德的标准去判定才对。
2、……罗素说,‘教育的目的在使心地宽广,不在使心地狭隘。
3、’……人只为心地狭隘,才有这些谬误;……”(卷3/p26,《镡百姿》,1923年) “我对于文法书有一种特殊的趣味。
4、有一时曾拿了文法消遣,仿佛是小说一样,并不想得到什么实益,不过觉得有趣罢了。
5、亚历山大培因曾说,文法是名学的一部分,于学者极有好处,能使他头脑清晰,理解明敏,这很足以说明文法在教育上的价值。
6、变化与结构的两部,养成分析综合的能力,声义变迁的叙说又可以引起考证的兴趣,倘若附会一点,说是学问艺术的始基也未为过,因此我觉得欧洲古时教育之重古典文法不是无意义的。
7、”(卷3/p71,《日本语典》,1923年) “我以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者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
8、现在的批评的缺点大抵就在这一点上。
9、其一,批评的人以为批评这一个字就是吹求,至少也是含着负的意思,所以文章里必要说些非难轻蔑的话,仿佛是不如此便不成其为批评似的。
10、……其二,批评的人以为批评是下法律的判决,正如司法官一般;这个判决一下,作品的运命便注定了。
11、……这两种批评的缺点,在于相信世间有一种超绝的客观的真理,足为万世之准则,而他们自己恰正了解遵守着这个真理,因此被赋裁判的权威,为他们的批评的根据。
12、……真的文艺批评应该是一篇文艺作品,里边所表现的与其说是对象的真相,无宁说是自己的反应。
13、”(卷3/p87,《文艺批评杂话》,1923年) “浙江的风土……仔细看来却自有一种特殊性。
14、近来三百年的文艺界里可以看出有两种潮流,虽然别处也有,总是以浙江为最明显,我们姑且称作飘逸与深刻。
15、第一种如名士清谈,庄谐杂出,或清丽,或幽玄,或奔放,不必定含妙理而自觉可喜。
16、第二种如老吏断狱,下笔辛辣,其特色不在词华,在其着眼的洞彻与措语的犀利。
17、” (卷3/p102,《地方与文艺》,1923年) “我们所希望的,便是摆脱了一切的束缚,任情地歌唱,……现在的人太喜欢凌空的生活,生活在美丽而空虚的理论里,正如以前在道学古文里一般,这是极可惜的,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这才是真实的思想与文艺。
18、”(卷3/p102,《地方与文艺》,1923年) “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
19、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
20、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着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时颇愉快的事。
21、不过这空想当然没有实现的希望,再看天色,也就愈觉得阴沉。
22、想要做点正经的工作,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只好随便写一两行,并无别的意思,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罢了。
23、冬雨是不常有的,日后不晴也将变成雪霰了。
24、但是在晴雪明朗的时候,人们的心里也会有雨天,而且阴沉的期间或者更长久些,因此我这雨天的随笔也就常有续写的机会了。
25、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五日,在北京。
26、”(卷3/p242,《雨天的书》序,1923年)。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