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深夜排长队悼念袁老 袁老的去世,牵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心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门前,大批市民排队给袁老献花。其中有的从外地驱车5小时赶来,有的带着自己的小孩前来,他们说,“不为别的,只为袁老让我们不再饿肚子”。
袁老的去世
牵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心
在全国各地,大家用不同的方式
一起为他送行
长沙:市民上街送别,菊花断货
记者22日晚上从袁隆平院士家属处获悉,根据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的遗愿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23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前来悼念。
5月22日下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布置现场
5月22日下午6时许,袁隆平的太太邓女士离开明阳山殡仪馆。
应家属要求,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在离开湘雅医院后,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让他最后再“看看”毕生钟爱的“杂交稻”。一路上,经过之处,过往车辆纷纷鸣笛送别。
昨天下午,“长沙市民雨中送别袁隆平”冲上热搜。
22日下午,在湖南湘雅医院门口,上百市民自发聚集在一起众人鲜花送别,齐声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从长沙芙蓉路到营盘路,袁隆平院士灵车经过之处,车辆鸣笛送别。还有市民在悼念现场喊道:“我一定好好吃饭,用功读书!”
长沙的湘雅医院门外,人们摆满鲜花,还有网友发现,有人拿来3捆带着泥土的水稻……
这是他留给人民的馈赠,
也是人民给他的践行礼。
很多人说,
看到这一幕,
眼泪完全绷不住了……
在袁老的母校西南大学,同学们在袁老抱着稻穗的塑像前献花默哀。袁隆平像前的花,从最初的几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围成了一片花海。
据报道,
长沙花店的菊花、百合、满天星
等已经断货!
网友呼吁,
好好吃饭,就是对袁老最真挚的缅怀,
千万不要再去摘水稻做花束。
钟南山、联合国发文悼念
“医食无忧”组合再难同框
钟南山为袁老献上缅怀之辞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官网、湖南农业大学
发文悼念
22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官网,变成了黑白色,研究中心发文悼念:“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湖南农业大学官博变黑白,发微博缅怀名誉校长袁隆平:“再见,袁爷爷。”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发文悼念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袁隆平先生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自1976年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我国水稻亩产大幅度提升,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还在亚洲、美洲、非洲等众多国家大面积种植,为消除世界饥饿与贫困作出了突出贡献。
该负责人表示,袁隆平先生的离世是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损失,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
缅怀袁隆平
屈冬玉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写道,“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屈冬玉表示,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屈冬玉称袁隆平是自己的“灵感源泉”,是自己敬爱的“老师”,对袁隆平的逝世深感悲痛。
联合国悼念袁隆平:
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在袁隆平逝世的新闻下
有这样一条让人泪崩的网友评论
在这个痛失国士的日子里,我们把那些关于袁老的故事,再忆一遍吧。
病危之际,还在惦记着杂交水稻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房的橘色灯光下,合上双眼的袁老遗容安详平静,3个儿子给老人家盖上红绸毯。14时许,在家人陪伴下,袁老的妻子邓则进入病房,坐在一把椅子上,静静地陪着袁老遗体,面容悲戚。“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
深圳缘:80岁生日在龙岗度过
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消息传来,举国悲恸。
在深圳,每到秋收季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稻田里稻穗低垂,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仿佛在奏响秋日收获的赞歌。这一派丰收的盛景与袁隆平密不可分。
早在2004年4月,为了实现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育种目标,74岁高龄的袁隆平来深选址,在龙岗区坪山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龙岗区合作,兴建国家超级杂交水稻基地——龙岗水稻研究所。
同年10月,袁隆平来到该基地,在稻田里,他分享了自己的“禾下乘凉梦”:期望有朝一日躺在稻荫下看“稻子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籽粒像花生米那样大。”
光阴如梭,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优质稻“兆优5455”等兆优系列组合市场反映很好,“兆优5455”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优质稻金奖品种等,这些研发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9年夏天,袁隆平在龙岗度过80岁生日。当时,他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做百岁老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力争实现杂交水稻4期超1000公斤的目标。”
2010年11月,袁隆平和夫人住进了龙岗区黄阁翠苑嘉欣园。在看到近在咫尺的大运会场馆时,掩饰不住内心喜悦,他说,2011年一定要到现场观看大运会开幕式,还有自己最喜爱的排球赛。
袁隆平院士在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与深圳创新团队的合影。
2011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碧岭基地揭牌,标志着碧岭农科园正式成为中国农科院的合作科研试验基地。同年8月17日,袁隆平如约来到大运中心游泳馆观看比赛,为中国选手加油助威。
2020年6月,龙岗区在对口帮扶的海丰积极推广袁隆平超级稻。迄今为止推广种植袁隆平超级稻7季4200亩,这一项目帮助当地脱贫致富,种植水稻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3000多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