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是什么】“十一五”时期是指2006年至201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指导这一时期国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涵盖了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的总结与归纳。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体包括:
-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能力增强;
-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二、主要领域
| 领域 | 主要内容 |
| 经济发展 |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 科技创新 |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
| 资源与环境 | 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 社会发展 | 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 城乡统筹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 对外开放 | 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 |
三、重点任务
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注重质量与效益并重。
2.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
3. 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控制污染排放,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4. 深化体制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
5.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安全建设,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四、政策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调控、土地管理、人才引进等,形成系统性的政策保障体系。
五、总结
“十一五”规划纲要是中国在新世纪初制定的一份重要发展战略文件,它不仅明确了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执行,“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领域的详细内容,可参考官方发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