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身无长物】“身无长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多余的财物或财产,生活简朴,甚至贫穷。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身体中没有多余的东西”,引申为“一无所有”。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指物质上的匮乏,也可以用于描述一种清廉、淡泊的生活态度。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身无长物 |
| 拼音 | shēn wú cháng wù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然其志不在于禄也。身无长物,心无挂碍。” |
| 含义 | 形容人非常贫穷,没有任何多余的财物;也可表示清廉、淡泊名利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形容某人生活简朴 |
| 近义词 | 一贫如洗、囊空如洗、家徒四壁 |
| 反义词 | 富可敌国、腰缠万贯、富甲一方 |
二、成语的使用场景
1. 描述经济状况:
“他虽出身贫寒,但身无长物,靠自己努力一步步走上成功之路。”
2. 表达生活态度:
“他身无长物,却活得坦荡自在,心中有大爱。”
3. 文学作品中:
在古代小说或历史记载中,常用“身无长物”来形容清官或隐士的形象。
三、常见误区与辨析
- “身无长物” ≠ “一无是处”
“身无长物”强调的是物质上的缺乏,而不是能力或价值的否定。
- “身无长物” ≠ “无能”
有些人虽然物质上不富裕,但在精神上、道德上或才华上可能非常出众。
四、总结
“身无长物”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经济状况,也可用于表达人生境界。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内在的修养与追求。在现代社会,面对物质诱惑时,保持“身无长物”的心态,或许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