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的意思是什么】“式微”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文学或现代表达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但总体上多用于表达一种衰落、低落、逐渐减弱的状态。
一、
“式微”最早见于《诗经》,原意是指天色渐暗、日光微弱,后引申为事物由盛转衰、力量减弱、情势变弱等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式微”常用来形容某种趋势、状态或情绪的逐渐衰退,比如“传统文化式微”、“经济式微”等。
此外,“式微”也常见于诗词、文章中,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用于表达对现状的感慨或对过去的怀念。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式微 |
| 拼音 | shì wēi |
| 基本释义 | 天色渐暗;事物由盛转衰;情势、力量减弱 |
| 出处 | 《诗经·邶风·式微》 |
| 文学色彩 | 强,常用于诗词、文言文中 |
| 现代用法 | 形容趋势、状态、情绪等的减弱或衰退 |
| 近义词 | 衰微、衰退、减弱 |
| 反义词 | 盛行、兴盛、强盛 |
| 示例 | “传统文化式微,令人担忧。” “他的事业已呈式微之势。” |
三、结语
“式微”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在现代语境中依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表达了客观状态的变化,也常常蕴含着一种对变化的无奈或感慨。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写作时更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细微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