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出处于哪里】“过目不忘”是一个常用来形容记忆力极强的成语,意思是看过一遍就能记住,不需要反复复习。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出处。
一、总结
“过目不忘”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原文为:“导性宽厚,每见人有不善,未尝言之,惟以手掩面而笑。”虽未直接出现“过目不忘”,但与“过目不忘”相关的记载出现在《世说新语》中,其中提到“王朗(王朗)少时,闻人诵《诗》,一过便能记诵,时人谓之‘过目不忘’”。这表明“过目不忘”作为成语,最早可能源自东晋时期的人物故事。
二、表格:过目不忘的出处及相关背景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过目不忘 |
出处 | 《世说新语·文学》 |
原文内容 | “王朗少时,闻人诵《诗》,一过便能记诵,时人谓之‘过目不忘’。”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时代 | 南朝宋(公元420年—479年) |
含义 | 形容记忆力极强,看过一遍就能记住 |
相关人物 | 王朗(三国至西晋时期人物) |
典故来源 | 源于对王朗记忆力的赞美 |
使用频率 | 高(现代常用) |
文化影响 | 成为形容记忆力强的典型用语 |
三、补充说明
虽然“过目不忘”一词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但其背后的故事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三国时期。王朗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名士,以博学多才著称。他的记忆力被后人传颂,因此“过目不忘”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并被广泛用于描述人的记忆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文献中的“过目不忘”并非指绝对的记忆力,而是强调对所见所闻的迅速理解和掌握,是一种高度专注和学习能力的体现。
四、结语
“过目不忘”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记忆力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才华的推崇。如今,它已成为我们日常语言中表达记忆力强的重要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成语的演变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