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勾函数何时取最小值】在数学中,对勾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形式,通常指的是形如 $ f(x) = ax + \frac{b}{x} $ 的函数(其中 $ a > 0, b > 0 $),其图像呈现出“对勾”形状,因此得名。这类函数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存在,例如在经济学、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常常用来描述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或效率与投入之间的关系。
那么,对勾函数何时取得最小值?这是许多学生和研究者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一、对勾函数的基本性质
对勾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
f(x) = ax + \frac{b}{x}
$$
其中,$ a > 0 $,$ b > 0 $,且 $ x \neq 0 $。
- 当 $ x > 0 $ 时,函数是单调递增的;
- 当 $ x < 0 $ 时,函数是单调递减的;
- 在 $ x = 0 $ 处无定义。
由于 $ x $ 不能为 0,所以该函数在定义域上是分段的,分别考虑正负区间。
二、求最小值的方法
为了找到对勾函数的最小值,可以使用导数法或均值不等式法。
方法一:导数法
对函数 $ f(x) = ax + \frac{b}{x} $ 求导:
$$
f'(x) = a - \frac{b}{x^2}
$$
令导数等于零,解得临界点:
$$
a - \frac{b}{x^2} = 0 \Rightarrow x^2 = \frac{b}{a} \Rightarrow x = \sqrt{\frac{b}{a}} \quad (\text{只考虑 } x > 0)
$$
此时,函数在 $ x = \sqrt{\frac{b}{a}} $ 处取得极小值。
方法二:均值不等式法(AM-GM 不等式)
对于 $ x > 0 $,根据 AM-GM 不等式:
$$
ax + \frac{b}{x} \geq 2\sqrt{ax \cdot \frac{b}{x}} = 2\sqrt{ab}
$$
当且仅当 $ ax = \frac{b}{x} $,即 $ x = \sqrt{\frac{b}{a}} $ 时,等号成立,此时取得最小值。
三、总结对比
项目 | 内容 |
函数形式 | $ f(x) = ax + \frac{b}{x} $,其中 $ a > 0, b > 0 $ |
定义域 | $ x \in (-\infty, 0) \cup (0, +\infty) $ |
最小值出现条件 | 当 $ x = \sqrt{\frac{b}{a}} $ 时取得最小值 |
最小值大小 | $ f_{\min} = 2\sqrt{ab} $ |
是否可导 | 是,导数为 $ f'(x) = a - \frac{b}{x^2} $ |
极值点判断 | 通过导数为零的点确定,验证为极小值点 |
四、实际应用举例
假设某工厂生产产品时,总成本为 $ C(x) = 5x + \frac{100}{x} $,其中 $ x $ 表示产量。则:
- $ a = 5 $,$ b = 100 $
- 最小值出现在 $ x = \sqrt{\frac{100}{5}} = \sqrt{20} \approx 4.47 $
- 最小成本为 $ 2\sqrt{5 \times 100} = 2\sqrt{500} \approx 44.72 $
这表明,当产量约为 4.47 时,总成本最低。
五、结论
对勾函数 $ f(x) = ax + \frac{b}{x} $ 在 $ x = \sqrt{\frac{b}{a}} $ 处取得最小值,此时函数值为 $ 2\sqrt{ab} $。无论通过导数法还是均值不等式法,都能得到一致的结果。
理解这一规律有助于在实际问题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