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意思】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无论身处高位还是远离朝廷,都应心系国家、关心君主与百姓的安危。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无论身处何地,作为士人或官员,都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心怀家国,忧国忧民。它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原文解析
原文 | 解析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 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时,应担忧君主是否能治理好国家,是否能够体恤百姓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即使身处民间、远离朝廷,也要忧虑君主是否能够施行仁政,是否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 |
整体意思 | 不论身处高位还是基层,都要心系国家、关心君主与百姓,体现士人的责任感 |
三、延伸理解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个人责任的强调,更是对士人精神的一种概括。在古代,士人不仅要有学识,更要具备担当精神。他们不因职位高低而改变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 “庙堂”:指朝廷、官场,代表权力中心;
- “江湖”:指民间、乡野,象征远离政治核心的地方;
- “忧其君”:并非单纯指担心君主个人,而是担忧国家的安定、百姓的福祉。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官员、企业家,还是普通公民,都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原文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意思 | 无论身处高位还是民间,都要关心国家与君主,体现士人的责任感 |
核心思想 | 忧国忧民、心系天下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无论身份如何,都应关注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句话不仅是古代士人的精神写照,也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