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矍铄是指什么意思】“精神矍铄”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虽然年纪较大,但依然显得非常有活力、精神饱满。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老年人,但也可能用于年轻人,表示其状态良好、精力充沛。
一、
“精神矍铄”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原意是形容人虽年老,但精神仍然旺盛。现代用法中,该词多用于赞美老年人体魄健壮、神采奕奕,也可用于形容年轻人或中年人状态良好、充满干劲。它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积极心态。
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精神矍铄”可以表达对他人身体状况或精神面貌的赞赏,是一种较为正式且带有敬意的表达方式。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精神矍铄 |
拼音 | jīng shén jué shuò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释义 | 形容人虽年老,但精神旺盛、精力充沛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老年人,也可用于年轻人或中年人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精力充沛 |
反义词 | 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精神不振 |
适用场景 | 赞美他人精神状态良好,常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 |
例句 | 老张虽然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铄,走路带风。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精神矍铄”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精神状态的正面评价。在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这一词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