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你问我答 >

雁足传书的典故

2025-09-17 12:35:22

问题描述:

雁足传书的典故,急!求解答,求别忽视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7 12:35:22

雁足传书的典故】“雁足传书”是中国古代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典故,常用来比喻书信往来、传递消息。这个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对大雁的观察与想象,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文学化处理。

一、典故来源

“雁足传书”最早见于《汉书·苏武传》。故事讲述的是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多年,始终不屈服。后汉朝派人去接他回国,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朝使者用计,说有天帝托梦给单于,说苏武在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若不放他归国,将有大祸临头。单于无奈,只好放苏武回国。

但有趣的是,传说中苏武在北海时,曾用雁足传书。因为古人认为大雁是忠贞的象征,且每年南飞北归,具有很强的迁徙规律,因此人们便想象它们可以替人传递书信。这种说法虽属神话,却反映了古人对大雁的敬仰与寄托。

二、典故含义

“雁足传书”寓意深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传递信息:象征书信往来,尤其用于表达思念之情。

2. 忠贞不渝:大雁成群结队,从不离弃,象征忠诚与坚定。

3. 思乡怀人:常用于表达游子对故乡、亲人的牵挂。

三、相关诗句与文学作品

作者 诗名 句子 出处
李清照 《一剪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宋代
杜甫 《秋兴八首》 “孤雁南飞,音书断绝。” 唐代
白居易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唐代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雁足传书”仍常被用作文学创作中的意象,也常出现在书法、绘画、影视作品中,象征着情感的传递与文化的延续。此外,一些品牌或活动也会借用这一典故,表达对传统与情感的重视。

五、总结

项目 内容
典故名称 雁足传书
出处 《汉书·苏武传》
含义 传递书信、忠贞不渝、思乡怀人
文学意义 寄托情感,象征文化传承
现代应用 文学、艺术、品牌宣传等

通过“雁足传书”的典故,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想象,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情感与精神追求。这一典故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