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你问我答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5-07-11 01:37:47

问题描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求路过的神仙指点,急急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1 01:37:47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一句极具气势和艺术表现力的诗句。这句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翻山越岭、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风貌。那么,这句话到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下面将从修辞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修辞手法分析

1. 比喻

“五岭逶迤腾细浪”将“五岭”的蜿蜒曲折比作“细浪”,形象地描绘出山势的连绵起伏,同时也表现出红军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不迫。

“乌蒙磅礴走泥丸”则将“乌蒙山”的高大雄伟比作“泥丸”,进一步突出红军的英勇无畏和对艰难险阻的轻视。

2. 拟人

“腾细浪”、“走泥丸”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使山川具有动态感和生命力,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3. 夸张

将高大的山比作“泥丸”,是一种典型的夸张手法,用以强调红军在面对自然障碍时的坚韧与乐观。

4. 对仗

“五岭”对“乌蒙”,“逶迤”对“磅礴”,“腾细浪”对“走泥丸”,结构工整,节奏鲜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二、修辞手法总结表

修辞手法 具体体现 作用
比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形象生动,增强画面感
拟人 “腾细浪”、“走泥丸” 赋予山川动态,增强感染力
夸张 “走泥丸” 突出红军的英勇与乐观
对仗 “五岭”对“乌蒙”,“逶迤”对“磅礴” 增强语言节奏和美感

三、结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不仅是一句描写自然景观的诗句,更是一句充满革命豪情和艺术魅力的经典之作。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将红军的英勇精神与自然的壮丽景象巧妙结合,使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