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瘦如柴是什么意思】“骨瘦如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瘦,甚至瘦得像干枯的柴火一样。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因疾病、饥饿、过度劳累或长期营养不良而变得极度消瘦的状态。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骨瘦如柴 |
| 拼音 | gǔ shòu rú chái |
| 解释 | 形容身体非常瘦弱,像干枯的柴火一样。 |
| 出处 | 《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使用。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但多带有贬义或同情意味。 |
| 近义词 | 面黄肌瘦、瘦骨嶙峋、形销骨立 |
| 反义词 | 肥头大耳、体态丰满、丰腴健壮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骨瘦如柴”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人物因病或生活困苦而显得异常消瘦。在《水浒传》中,就有对某些角色“骨瘦如柴”的描写,以此突出他们的处境艰难或身体虚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进入日常交流中,成为描述人体态的一种形象说法。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描述病人 | 他因为重病,已经骨瘦如柴,连站立都困难。 |
| 描述贫困者 | 那个孩子从小吃不饱饭,长得骨瘦如柴。 |
| 描述过度劳累 | 工人连续加班,整个人都骨瘦如柴了。 |
四、注意事项
- 语气问题:虽然“骨瘦如柴”是中性词,但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带有负面情绪,如对他人健康的担忧或讽刺。
- 适用对象:通常用于成年人,较少用于儿童,除非有特殊原因。
-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用来形容他人,以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五、总结
“骨瘦如柴”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消瘦的状态。它源于古代文学,现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