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是什么经】“唐僧取经是什么经”是一个广为流传的问题,很多人对《西游记》中的故事耳熟能详,但对“取经”具体指的是哪一部佛经却知之甚少。其实,“唐僧取经”在历史上是指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求取佛教经典的壮举,而他所取回的经书,正是后来被翻译成中文并广泛流传的《大般若经》等重要佛典。
为了更清晰地解答这个问题,以下是对“唐僧取经是什么经”的总结与归纳。
一、唐僧取经的基本背景
唐僧,即历史上的玄奘法师(602年-664年),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翻译家和旅行家。他为了求取佛教真经,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独自西行,历经17年,行程五万余里,最终到达印度那烂陀寺,拜入著名高僧戒贤门下,学习佛法,并带回大量梵文佛经。
二、唐僧取回的经书有哪些?
根据史料记载,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多达657部,其中包括:
| 经名 | 类型 | 简介 |
| 《大般若经》 | 大乘经典 | 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共六百卷,内容博大精深,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
| 《瑜伽师地论》 | 唯识经典 | 由弥勒菩萨所说,是唯识宗的重要理论基础。 |
| 《中论》 | 中观经典 | 龙树菩萨所著,阐述空性思想,是中观派的核心经典。 |
| 《成唯识论》 | 唯识经典 | 由世亲菩萨造,玄奘翻译,系统阐述唯识学说。 |
| 《华严经》 | 大乘经典 | 内容丰富,强调法界缘起与佛性思想。 |
| 《楞伽经》 | 禅宗经典 | 强调如来藏思想,对禅宗影响深远。 |
这些经书不仅丰富了中国佛教的内容,也为后世的佛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为什么人们常说“唐僧取经”?
在民间传说中,“唐僧取经”往往被简化为一个故事,其中包含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角色,以及各种妖魔鬼怪的阻挠。然而,这种说法更多是文学创作的结果,而非真实的历史事件。
实际上,玄奘的取经之路是一段充满艰辛与信仰的旅程,他的精神和贡献远超小说中的形象。因此,“唐僧取经”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描述,更是对一位伟大高僧精神的致敬。
四、总结
“唐僧取经”指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求取佛教经典的壮举。他带回的经书包括《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中论》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在文学作品中,“唐僧取经”被赋予了更多的传奇色彩,但其背后的真实历史和宗教意义不容忽视。
关键词: 唐僧取经、玄奘、佛经、大般若经、唯识宗、中观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