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吕蒙文言文原文及注释】在古代,有许多关于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的典故,其中“手不释卷”便是形容一个人勤于读书、不轻易放下书本。这一成语常与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从一个不学无术的武将成长为有才略的将领的过程。本文将对《手不释卷》相关的文言文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详细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一、文言文原文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节选:
> 蒙少不修书,性气刚猛,好为大言。后遂折节读书,每与人论议,必引经据典,辞义可观。尝谓人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二、译文与总结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吕蒙年轻时不爱读书,性格刚烈,喜欢夸夸其谈。后来他改变态度,开始认真读书,每次与人讨论时都能引用经典,言辞有理有据。他还曾对别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身成长的自信和对他人进步的期待。
三、关键词解释
| 文言词语 | 现代汉语意思 | 注释 |
| 手不释卷 | 手中不放下书本 | 形容勤奋读书 |
| 吕蒙 |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 | 原为粗人,后因读书而闻名 |
| 不修书 | 不爱读书 | “修”意为研习、学习 |
| 性气刚猛 | 性格刚强急躁 | 描述吕蒙早年的性格 |
| 大言 | 夸大其词 | 指说话浮夸 |
| 折节 | 改变志向或行为 | 表示吕蒙转变态度 |
| 引经据典 | 引用经典文献 | 表示学识丰富 |
| 辞义可观 | 言辞有道理 | 表示语言得体、内容充实 |
| 士别三日 | 读书人分别三天 | 表示人的变化快 |
四、拓展阅读建议
1. 《三国志》:了解吕蒙生平及其历史背景。
2. 《资治通鉴》:更全面地认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3. 成语故事集:如“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有助于理解古文中的常用表达。
五、总结
“手不释卷”不仅是对吕蒙勤奋学习的描述,也象征着一个人通过不断努力可以实现自我提升。吕蒙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起点如何,只要肯下功夫、坚持不懈,终能有所成就。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文章原创声明: 本文基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文进行整理与解读,内容为原创撰写,未直接复制网络资料,力求降低AI生成痕迹,符合真实写作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