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亡所寄什么意思】“身亡所寄”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亡者,无也;身者,人也;所寄者,所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谁能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大的善行了。这里的“身亡所寄”可以理解为“人的生命寄托于何处”。
一、
“身亡所寄”这一词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生命寄托于何处”,强调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归属感和价值所在。在古代文化中,这种说法常用于探讨人生的意义、责任与归宿。
从字面上看,“身”指人的身体或生命,“亡”通“无”,意为“没有”或“不存在”,“所寄”则是“所寄托”的意思。合起来,“身亡所寄”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即人的一生究竟寄托于什么,是否有所归属。
在现代语境中,“身亡所寄”虽不常用,但其内涵依然具有启发性,可用于探讨人生目标、社会责任、精神归属等话题。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 词语 | 身亡所寄 |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 字面解释 | “身”指人,“亡”通“无”,“所寄”指寄托之处 |
| 含义 | 人的生命寄托于何处,强调人生归属与意义 |
| 使用场景 | 古代文言文中,用于探讨人生意义、责任与归属 |
| 现代应用 | 用于哲学思考、文学创作或人生观讨论 |
| 延伸含义 | 引申为人应有明确的目标与精神依托,避免虚度人生 |
三、结语
“身亡所寄”虽然不是现代常用的词汇,但其所蕴含的思想却值得深思。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应只关注物质的追求,更应思考自身的价值与归属。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参与,找到自己的“所寄”,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