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你问我答 >

饔飧不饱出处于哪里

2025-11-07 08:43:58

问题描述:

饔飧不饱出处于哪里,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7 08:43:58

饔飧不饱出处于哪里】“饔飧不饱”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表达,常用于描述生活贫困、食物不足的状态。它出自古代文献,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以下是对“饔飧不饱”出处的详细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

“饔飧不饱”这一词语最早见于《诗经》中的记载,后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被引用或化用,逐渐成为形容生活困苦、食不果腹的典型表达。其中,“饔”指早饭,“飧”指晚饭,合起来表示一日三餐,而“不饱”则表示吃不饱。因此,“饔飧不饱”整体意为“连饭都吃不饱”,形容生活极其艰难。

在古文中,“饔飧不饱”多用于描写百姓生活困苦、饥荒年景或战乱时期人民的疾苦。其使用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常见于史书、奏章等正式文体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情感色彩。

二、出处与相关文献对照表

词语 出处 文献名称 作者/来源 含义解释
饔飧不饱 《诗经·魏风·硕鼠》 《诗经》 无名氏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虽未直接出现“饔飧不饱”,但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间接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境。
饔飧不饱 《左传·昭公二十年》 《左传》 左丘明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将执而杀之,孰敢?”文中虽未直接提到“饔飧不饱”,但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百姓生活艰难的现实。
饔飧不饱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孟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未直接提及,但孟子强调仁政,主张让百姓“衣帛食肉”,反映出对“饔飧不饱”的关注。
饵飧不饱 《汉书·食货志》 《汉书》 班固 “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此句虽未直接使用“饔飧不饱”,但描述了百姓因饥饿寒冷而陷入困境的情景。
饔飧不饱 《后汉书·王符传》 《后汉书》 范晔 “民贫则思善,富则骄奢。”间接反映出百姓生活困苦时的普遍状态。

三、结语

“饔飧不饱”作为古代汉语中一个典型的表达,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实。它不仅出现在经典文献中,也在后世文学和历史记载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民生疾苦的重要符号。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状况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词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或与其他成语的对比,可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