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如簧的意思是什么】“巧舌如簧”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口才出众、能言善辩,但有时也带有贬义,表示说话不切实际或善于花言巧语。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说话流利、灵活,如同簧片一样灵活多变。
下面是对“巧舌如簧”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含义、出处、用法及例句等信息。
一、
“巧舌如簧”原意是指舌头像簧片一样灵活,用来形容人说话非常流利、有技巧。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的口才好,但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其言语虚浮、不实在。在现代使用中,可根据语境判断是褒义还是贬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巧舌如簧 |
拼音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出处 | 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含义 | 形容人说话流利、有技巧,常指口才好;也可含贬义,指花言巧语、不实在。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语言能力,也可用于批评对方言过其实。 |
近义词 | 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伶牙俐齿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笨嘴拙舌、沉默寡言 |
例句 | 他巧舌如簧,几句话就让客户相信了他的方案。 |
用法提示 | 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单纯赞美,有时可能带有讽刺意味。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使用“巧舌如簧”时,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褒贬意义。如果是正面评价,可以强调其口才和说服力;如果带有负面色彩,则可用于批评那些只会空谈、不办实事的人。
总之,“巧舌如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成语,掌握其准确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更精准地表达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