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头鼠窜的意思及故事】“抱头鼠窜”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或失败时,狼狈逃窜的样子。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描述在面对危险、失败或敌人追捕时的慌乱状态。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抱头鼠窜 |
拼音 | bào tóu shǔ cuàn |
近义词 | 落荒而逃、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临危不惧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描写逃跑时的狼狈状态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抱头鼠窜”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项羽和刘邦的战争描写。故事背景是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围困,最终兵败自刎。
在战败后,项羽的部下纷纷溃散,士兵们四处逃命,场面极其混乱。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为:“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使用“抱头鼠窜”这一成语,但后人根据项羽战败后的惨状,将其形容为“抱头鼠窜”,意指士兵们在战败时惊慌失措、四处逃窜的模样。
三、现代应用与意义
如今,“抱头鼠窜”常用于文学作品、影视剧中,来形容人物在遭遇失败或危机时的狼狈状态。它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在极度恐慌或失败时狼狈逃窜的状态 |
来源 | 《史记·项羽本纪》,虽未直接出现,但后人以此形容战败场景 |
使用场合 | 文学、影视、日常口语中,用于描述慌乱逃跑的情景 |
适用对象 | 多用于描述群体或个体在失败、恐惧中的反应 |
成语特点 | 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带有讽刺意味 |
通过了解“抱头鼠窜”的含义和背后的历史故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战争中的悲壮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