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的含义】“众叛亲离”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失去人心、众人都背叛他、亲人也离开他的情况下,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领导者或重要人物因失德、失策或行为不当,而导致身边的人纷纷背弃,最终陷入孤立的境地。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众叛亲离 |
拼音 | zhòng pàn qīn lí |
出处 | 《左传·隐公四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后世引申为“众叛亲离”。 |
含义 | 大家都背叛了他,连最亲近的人都离开了,形容人极度孤立、不得人心。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形容领导者的失败局面。 |
近义词 | 孤立无援、众口铄金、四面楚歌 |
反义词 | 得道多助、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
二、成语解析
“众”指多数人,“叛”是背叛,“亲”指亲近的人,“离”是离开。合起来就是“多数人背叛,亲近的人也离开”,形象地描绘了一个被众人抛弃、无人支持的局面。
这个成语不仅强调外部环境的敌对,还突出了内部关系的破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群众基础和亲友支持,就很难再有立足之地。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领导者失德 | 某公司CEO因贪污腐败被曝光,导致员工集体辞职,股东撤资,最终公司倒闭,可谓众叛亲离。 |
政治人物失败 | 一位政治领袖因政策失误,失去民众信任,最终被罢免,甚至亲信也纷纷离他而去。 |
个人遭遇 | 一个朋友因失信于他人,导致原本亲密的朋友都疏远他,最终变得孤独无助。 |
四、总结
“众叛亲离”不仅是对一个人处境的描述,更是对其行为后果的警示。它提醒人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守原则,否则即使一时得势,也可能因失去人心而最终走向失败。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避免因一时错误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