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的基础解释是什么】“雪上加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已经遭遇困难或不幸的情况下,又接连发生更加糟糕的事情,使得整体状况变得更加恶化。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坏事接二连三”的意思。
以下是对“雪上加霜”的基础解释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含义、来源、用法及例句等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雪上加霜 |
拼音 |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
基本释义 | 比喻在已经遭受痛苦或损失的基础上,又遇到更严重的打击,使情况更加恶化。 |
出处 | 出自《元史·王伯胜传》:“时方旱,民食不给,复遭水灾,雪上加霜。”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形容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
近义词 | 火上浇油、雪中送炭(反义) |
反义词 | 逢凶化吉、柳暗花明 |
例句 | 他刚丢了工作,家里又生病了,真是雪上加霜。 |
总结说明:
“雪上加霜”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连续挫折时的心理感受。它强调的是“坏事情接连发生”的情境,而不是单一事件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上下文是否符合这种“叠加式不幸”的逻辑。
此外,虽然“雪上加霜”是中文中的常用表达,但在正式写作中仍需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通过理解其来源与用法,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