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你问我答 >

红杏出墙的典故

2025-08-13 12:26:27

问题描述:

红杏出墙的典故,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3 12:26:27

红杏出墙的典故】“红杏出墙”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女子或某人行为不检点,有越轨的行为,尤其是指婚姻关系中的出轨。然而,这个成语的本义并非如此,其背后有着一段古雅的文学典故。

一、典故来源

“红杏出墙”最早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玉楼春·春景》:

>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句诗描绘的是春天来临时,红杏盛开、生机盎然的景象。“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生动地表现了春日的热闹与活力。后来,“红杏出墙”被引申为“超出围墙之外”,比喻人或事物超出了原本的范围,尤其是指女子在感情上超越了婚姻的界限。

二、成语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杏出墙”逐渐演变为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女性在婚姻中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即“出轨”。这种用法虽然偏离了原意,但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广为接受的含义。

三、总结对比

项目 原始出处 成语本义 现代用法
出处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描写春天红杏盛开的景象 比喻女子婚外情或行为不检点
本义 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超出原本的范围 形容越轨行为
现代含义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 多用于描述感情问题 带有贬义色彩

四、文化反思

“红杏出墙”这一成语的演变反映了语言在历史中的变化过程。从最初的诗意描写,到后来的社会批判,体现了人们对道德观念和情感态度的变迁。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了解其原始意义,避免误解或误用。

结语:

“红杏出墙”虽已多用于形容婚外情,但其最初的美好意象值得我们回味。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和传承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